首页 >> 医院新闻 >>

动脉粥样硬化——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源。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以及血液中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形成粥样的坏死物,在动脉内膜积聚大量外观呈黄色粥样的脂质,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更多关于该病疑问,与在线医师进行一对一交流

  哪里有“动脉硬化”,哪里就有缺血

  一旦血管局部隆起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足以阻塞动脉管腔,那么这个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就将缺血或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径狭窄,会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大脑某一支血管堵塞,使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麻木,甚至失明、昏迷等症状。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甚至可发生坏疽。 >>>>如果您正在遭受这方面的困扰,不如点击专家为您倾情支招

  易损斑块——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

  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两种。斑块中的脂质成分及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是否易导致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稳定斑块的纤维帽比较厚,不容易破裂。不稳定斑块又称易损斑块,这类斑块的纤维帽薄,内含脂质又多,就像薄皮大馅的饺子,容易破裂。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寒冷等情况下造成血压升高、血流冲击或者血管痉挛时,纤维帽就易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涌出和大量血小板的聚集形成了血栓,造成心脑血管急性堵塞,则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或猝死。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稳定期与不稳定期交替的过程,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以互相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多是在易损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致急性心肌缺血。这些患者发病大多数并没有先兆。人们往往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是突发心脏事件的罪魁祸首,而事实上,那些不稳定斑块即易损斑块的破裂,才是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并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 >>>>患该病还有什么注意事项?点击了解详情

 

  

  

名老中医

/ 临床经验丰富

古方传承

/ 中医特色诊疗

五脏同调益气活血

以“益气养心、活血化瘀”,兼以养阳泄浊、化痰溶栓、消滞散寒,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详情]

学术交流

/ 疑难病学术交流会

症状分析
直接问诊
预约挂号
点击咨询